生物农药凭借安全、环保等优势迎来政策与市场双驱动,市场规模5年增长超150%,未来3年有望突破300亿元,助力农业绿色转型。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其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可以分为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等。
近几年,生物农药始终是全球农化领域最热门的黄金品类赛道,产业价值在不断凸显,已成为我国新一轮农业技术竞争的高地。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力倡导生物农药的发展。2022 年 11 月 16 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到 2025 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等文件,将生物源农药纳入农药产业发展重点,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绿色生产、科技创新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发展,为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巨大空间。
2025 年 2 月 23 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新型农资,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中国生物农药行业报告》指出,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市场规模将从 2022年的 95 亿美元增长至 2027 年的 167.5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0%。全球农药市场整体规模保持稳定,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其中生物农药市场受益环境驱动发展态势良好,规模增速远超化学农药。随着化学农药使用的进一步减少,生物农药占整体农药市场比例将持续提升。
在政策驱动、市场需求带动等因素影响下,近年来我国生物农药行业发展向好,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由2018年的60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150.3亿元,年均复合增率达到28.51%。生物农药(含农用抗生素)市场规模占总农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 10%。同时,数据还显示,2018年-2022年期间,我国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增长率始终高于全球水平,是全球生物农药行业主要增长市场之一。未来,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预计我国生物农药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容,到2027年有望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30.9亿元,2022年-2027年的年均复合增率将达到17.1%。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一直在加快生物农药登记速度,支持农药企业研发生产,生物农药登记数量、登记品种逐年攀升,已成为新农药品种的主力军,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2022 年我国登记新农药有效成分有 43 个,其中,生物农药有效成分29个,生物农药有效成分数量占新农药有效成分总数的67.4%。2023 年我国共登记了10 个新农药品种,其中生物农药 9个,登记新生物农药品种数量占登记新农药品种总数的 90%,且100%由国内企业自主或合作研发。
2024 年中国新增生物农药168个(包含 2024 年第 13 批拟批准的新农药产品),其中M6米乐平台生物化学农药 88个,农用抗生素 49 个,微生物农药24 个,植物源 7 个,占新农药品种的 62.5%。生物化学农药有效成分登记数量较多的为 24- 表芸苔素内酯、赤霉酸、28- 表芸苔素内酯 ;农用抗生素有效成分登记数量较多的为甲氨基阿维菌素、多杀霉素、阿维菌素;微生物农药有效成分登记数量最多的为球孢白僵菌,其余均为新农药母药和制剂一起登记的 ;植物源农药有效成分有苦参碱、大黄素甲醚、芳姜黄酮。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生物农药在新农药登记中逐渐占据主流,展现出日渐火热的发展势头。
作为生物技术的前沿应用领地,生物农药也成为各国争夺的技术高地,为保护创新,一些核心的生产技术上,国家是限制出口的。
2023 年 12 月 21 日,商务部、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修订后《目录》中涉及农药行业的主要是限制类生物农药生产技术 14 项。
14 项生产技术分别是灭蝗微孢子虫制剂生产工艺,多角体病毒毒种及制剂生产工艺,井冈霉素菌种及生产技术,华光霉素菌种及生产技术,浏阳霉菌素菌种及生产技术,金核霉菌素菌种及生产技术,宁南霉素菌种及生产技术,阿维菌素菌种及生产技术,Bt 菌株及生产技术,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生产技术,春雷霉素菌株及生产技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 120)菌株及生产技术,白僵菌、绿僵菌菌种及生产技术,多杀霉素菌种及生产技术。
这次修订后的《目录》14 项限制类生物农药生产技术,就是我国在生物农药领域领先于世界的一些独家技术,为了防止偷窃和复制,对其加以限制是必然的。
目前中国的生物农药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从菌种筛选、活性成分提取、制剂加工到销售应用的各个环节。并且诞生了一大批实力强劲的生物农药公司,如钱江生化、武汉科诺、兰月科技、蓝丰生化、新朝阳、德强生物、新瑞丰生化、维科生物工程、麦克罗生物科技、海利尔化学、苏利股份、惠民中联、清源保生物等。但整体来看,这些企业 80% 以上都来自传统的农药企业,生产规模还相对较小,研发实力还有待提升,所以还未有独角兽企业诞生。
对此,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表示,我国生物农药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有基础、市场有前景、政策有支撑,上述有利因素将促进生物农药企业迎来良好的成长和提升空间。生物农药产业的‘春天’正在到来。同时,随着巨头企业的进入和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升,生物农药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将不可避免。综合来看,未来包括产品、技术、管理方面的创新,都将成为生物农药企业在竞争中实现突破的“制胜法宝”。
当前,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十五五”规划,艾格农业作为专注于大农业泛食品领域的领先研究咨询和投资机构,凭借26年的深厚数据积累和专业经验,为政府、企业及各类机构提供包括顶层规划、产业研究、市场调研、战略咨询、园区规划以及投融资服务,期待与更多伙伴携手,共绘“十五五”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