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南麓的丹凤县,一场革命正从离地百米的低空悄然展开。7月11日,当“低空经济示范县”的牌匾被郑重授予时,丹凤的天空不再是飞鸟的专属领域,更成为驱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新引擎”。
近年来,丹凤县敏锐把握低空经济战略机遇,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十条措施》,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从政策、资金、人才、场景、配套等多维度精准扶持。丹凤以“低空+”为画笔,在乡村振兴与产业跃升的画卷上挥洒出令人振奋的图景。
“2017年商洛市植保站给我们配置了无人机后,每年病虫害防治的效率翻倍提升。”丹凤县农技中心副主任孙志厚指着川道成片的农田感慨道,“那些人力难及的山坡地,如今无人机轻松覆盖。”他话语中流露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农业守护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操作员岳英侠是这变革的亲历者。2017年,岳英侠经过培训取得操作证后,她手中的遥控器便成了新农具,“每年从4月初忙到8月底,我这‘铁翅膀’要飞遍2.5万亩地。”从她熟练的操控中,无人机如灵巧的雨燕掠过麦浪与玉米田,精准喷洒药剂。曾经繁重艰辛的人工背负式打药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高效率、低损耗的“智慧耕耘”。
丹凤县林业局副局长冯春昌展示了一组沉甸甸的数据:全县累计完成飞播造林206.56万亩,播区覆盖12个镇(街道)。油松、侧柏的种子乘着飞行器精准落向山岭,曾经难以企及的荒坡如今绿意盎然。“无人机更是森林的‘空中卫士’,防火巡查、资源管护、有害生物防治,效率不可同日而语。”冯春昌说。
林权改革借科技之力焕发新机。丹凤作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在林权变股权、“国有林场+”模式、林业碳汇“一张图”等创新机制上持续发力,无人机深度融入森林全周期经营,为绿水青山注入科技动能。
在2024年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丹凤站)前夕,丹江河畔上演了一场视觉盛宴。500架无人机如暗夜中的精灵腾空而起,在苍穹为幕的画布上,变幻出“鹤城”丹凤灵动形象、秦岭巍峨轮廓,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图案引来岸边人群阵阵惊叹。
“从没见过这样的新鲜景。”家住附近的张建军仰着头,手机屏幕始终亮着录像模式,“天上的‘星星’能排兵布阵讲故事,太神M6米乐平台奇了!”这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表演,瞬间点燃了小城的热情。
陕西中天禹辰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祥勇说:“我们依托自主研发的集群控制系统,无人机群可实现厘米级精度的编队飞行与复杂光影演绎。”中天禹辰已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CCAR-92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认证,成为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先锋。
“公司已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徐祥勇介绍,“除航电系统外,无人机所需零部件均可自主设计生产。”中天禹辰具备从多旋翼到超大翼展固定翼飞行器的整机研发制造能力,技术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以中天禹辰为核心,丹凤县规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目标直指国内领先的低空经济示范园区、产业集群高地、军民融合典范及工业旅游标杆。通用航空、低空遥感、大数据等新兴业态在此加速集聚。
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丹凤站)的赛场是速度、智慧与勇气的角力场。来自北京、上海等17个省市的65支队伍700余名顶尖选手汇聚,固定翼花式飞行呼啸破风,多旋翼无人机竞速如闪电穿梭,穿越机在障碍间灵巧翻腾。
赛场上,一对并肩调试设备的父子选手引人注目。“从小带他玩航模,现在儿子技术比我还好,”父亲李国强语气自豪,“这比赛把爱好走向专业,更打开了孩子看世界的窗口。”另一边,年轻的女飞手李诗雨全神贯注操控无人机穿越狭窄门框:“每一次精准穿越,都是无数次练习的成果。”
这场汇聚国内顶尖选手的赛事,不仅为观众奉上一场酣畅淋漓的“空中芭蕾”,更将丹凤推向了全国航空体育版图的重要节点。赛场之外,低空经济的产业活力同步激荡。
徐祥勇深知赛事意义远超竞技本身:“公开赛是展示无人机前沿技术的绝佳窗口,更是培育未来产业人才、激发青少年航空梦想的沃土。”当孩子们仰望在蓝天起舞的航模,眼中闪烁的光芒正是低空经济未来生生不息的薪火。“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是无人机‘一机一码’全国首批试点单位,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生产线已具备大、中、小型全系列生产能力,年产能力达数万架(小型机5万架、中型机5000架、大型机2500架),科技实力为赛事提供坚实支撑。”徐祥勇说。
从为农田“把脉问诊”的植保无人机,到点亮夜空的文旅精灵,再到竞速苍M6米乐平台穹的体育先锋,“低空+”模式在丹凤深深扎根于民生需求与产业土壤之中。科技之翼承载的不仅是飞行器本身,更是县域经济突破地理限制、实现创新发展的希望。(记者靳天龙 文/图)